減重的常用指標- BMI、腰圍、體脂肪、內臟脂肪

了解減重的常用指標- BMI、腰圍、體脂肪、內臟脂肪,聰明瘦身

「魏醫師,請問怎麼知道我有沒有過重?」

「魏醫師,我小孩這樣節食減肥,會不會瘦太多?反而不健康?」

「醫師我應該要瘦到多少比較好?」

▶️在減重門診裡,常常會遇到很多患者或患者家屬問我類似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依據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結果,建議還是跟醫師做完整的評估溝通才能擬定適合自己的健康減重計畫,魏醫師在這裡先簡單跟有體重困擾的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評估方法

▶️一般在門診評估肥胖會根據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腰圍、體脂肪、內臟脂肪來作為評估肥胖的指標,分別介紹如下:

1. 身體質量指數(BMI)= 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過輕- BMI<18.5
✅健康- 18.5≦BMI<24
✅過重- 24≦BMI<27
✅輕度肥胖- 27≦BMI<30
✅中度肥胖- 30≦BMI<35
✅重度肥胖- 35≦BMI

2. 腰圍
測量方法為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皮尺繞過腰部,腸骨上緣至肋骨下緣之中間點,緊貼而不擠壓皮膚,正常呼吸於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
✅男性- 腰圍<90公分
✅女性- 腰圍<80公分

3. 體脂肪
正常人體體重約有25%是由皮下或內臟脂肪組成,維持器官穩定及保護內臟等功能。
✅成年男性體脂率介於15-25%
✅女性體脂率介於20-30%為正常值。

4. 內臟脂肪率
✅正常:1-9、✅偏高:10-14、✅極高:15以上

▶️一個人的體重是由骨骼、肌肉、內臟、體液及脂肪的總和。有許多職業的運動員,雖然體型看起來並不肥胖,但是體重量測起來卻是意外的重,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之前林書豪與連勝文的比較圖,兩人身高體重相同,但是體型卻有極大的差距,這是因為一樣重量的肌肉跟脂肪的體積並不一樣,就好像一公斤的棉花會比一公斤的鐵球體積大上很多。



▶️因此使用BMI評估肥胖,在某些狀況就會顯得不是那麼適用,所以我們會再搭配腰圍以及體脂率。而身體的脂肪可以分成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其中內臟脂肪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高度關係。內臟脂肪主要就是堆積在腹部,也因此量測腹部腰圍也可以作為一個方便的判斷方式。

▶️有些人或許也會疑問,既然肌肉那麼重,為何現在的醫學還是強調要「增肌減脂」呢?這樣會不會導致體重越減越重?這是因為一個人的體重是以攝取熱量與消耗熱量的比較來決定的,研究顯示1公斤的體脂肪每天能消耗4-10大卡,但1公斤的肌肉組織卻可以消耗大約100大卡的熱量,所以一樣體重的兩個人,肌肉量越多,基礎代謝率就越高,有攝取比較多的熱量的本錢。

May 17, 2020 11320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