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service items

服務項目

高血脂

Goods number:
高血脂容易造成血管粥狀硬化,提高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

詳細資訊

血脂肪主要是指膽固醇(cholesterol) 及三酸甘油脂(TG)。

膽固醇是製造身體細胞膜的重要材料,也是製造荷爾蒙的原料之一。

三酸甘油脂則是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與能量。

 

血脂肪在人血液中會 和蛋白質結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體內脂蛋白有數種,包括所謂之「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

目前已知當血管壁內皮層因不同之危險因子存在而受損時,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可進入並沉積於血管壁內,促成血管壁之一種慢性發炎反應,即所謂之「動脈硬化」,進而可導致血管的狹窄及阻塞。

至於「高密度脂蛋白」,則一方面可進入血管壁抑制血管壁發炎反應,同時也會幫助堆積之低密度脂蛋白從血管壁上移開,回到肝臟中被代謝重新利用,以減緩動脈硬化之進行。

因此, 低密度脂蛋白中所攜帶之膽固醇(LDL-C) 被一般人稱為「壞的膽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所攜帶之膽固醇(HDL-C)則被稱為「好的膽固醇」。

理論上,為避免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血中總膽固醇值 (TC),TG及LDL-C值宜低;而HDL-C值宜高。

 

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

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值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低時,又稱為血脂異常。

血液中總膽固醇 (非禁食) 之理想濃度為 <200mg/dl,血液中三酸甘油酯 (禁食 12 小時) 之理想濃度為 <130mg/dl。

當血中之三酸甘油酯和總膽固醇,其中之一或兩者皆超過正常值時,即稱為高血脂症。

 

大多數的高血脂症患者都屬於次發性。

次發性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1. 疾病因素
    有些疾病會使脂肪代謝異常,而引發高血脂。
    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及某些腎衰竭的患者。
     
  2. 飲食因素
    喜好高脂肪飲食、肥胖、喝酒過量。
      
  3. 藥物因素
    有些藥物的長期使用會使血脂肪昇高。
    如,類固醇、口服避孕藥、利尿劑、乙型神經阻斷劑。
    因此,要降低血脂,必須先評估次發性因素的影響。
    其中以血中 TG 值而言,其極易受到飲食的影響。
    然而 TC 值則不然,僅有 10-15%和飲食有關,其他大部分是由肝臟製造出來的。
     

<日常生活保健原則> 

  • 飲食方面
    • 維持理想體重。
    • 控制油脂攝取量,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者。
      如:花生油、亞麻仁油、橄欖油等;避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者,如:豬油、牛油、奶油。
    • 避免攝取精製的甜食、含有蔗糖或果糖的飲料。
    • 烹調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注意鹽量。
    • 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類、蟹黃、蝦黃、魚卵等。
    • 多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類,蔬菜,水果及全榖類。
    • 儘量少喝酒。